——飞行技术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纪实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进一步锤炼提升青年学子深入基层、服务群众的作风本领,7月1日至7日,江西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团总支开展了以“传承历史文脉,点燃科学梦想”为主题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让青年学子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伟力、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与航空科技的无限魅力。

寻访历史遗迹,汲取爱国力量。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走进梅汝璈故居,探寻这位中国大法官、“最美奋斗者”的足迹。作为东京审判中国法律尊严的捍卫者,梅汝璈先生凭借坚定的信念与卓越的智慧,在国际法庭据理力争,以铁证揭露战犯罪行,用正义之剑捍卫国家主权。故居内,泛黄的手稿、斑驳的照片与陈列的历史物件,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。队员们驻足凝视,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、一幅幅纪实影像,深切回溯梅汝璈先生在审判席上力排众议、坚守立场的历史时刻,深刻感悟先辈们为国家独立、民族尊严不怕牺牲、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。

传承非遗文化,感悟民俗魅力。在城南龙灯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,实践队员们来到龙灯制作工坊。屋内陈列着形态各异的龙灯半成品和竹骨、彩纸等传统材料,古朴气息扑面而来。传承人从龙灯的历史渊源讲起,介绍了城南龙灯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,阐述了龙灯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。在当地百姓心中,龙灯不仅是精湛技艺的体现,更象征着团结奋进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。队员们认真聆听,不时用相机记录下龙灯细节,并围绕龙灯非遗的传承发展等问题与传承人进行交流。


点亮社区科普,放飞航空梦想。实践队员们走进社区,将飞行梦想的种子播撒进童真世界。队员化身“科普老师”,手持精巧的飞机模型,用童趣盎然的语言拆解机翼、机身、尾翼的奥秘,将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比喻。小课堂中设置了问答、互动游戏等环节,孩子们踊跃发言,迸发的奇思妙想让现场欢笑不断。在模型制作环节,队员们耐心指导孩子们以卡纸折出流畅的机翼,用粘土雕琢灵动的机身。当亲手打造的“小飞机”乘风而起,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自豪的笑容绽放在稚嫩的脸庞,这不仅是手工技艺的实践,更是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。
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,实践团队从参观承载厚重历史的梅汝璈故居,到近距离感受城南非遗龙灯的精湛工艺,再到深入社区开展航空科普,青年学子们以脚步丈量乡土厚度,用躬身实践的姿态让知识走出书本、走进千家万户,在泥土芬芳中涵养为民情怀,于知行合一间锻造服务本领,以青春之我担起助力发展的时代之责。
下一步,飞行技术学院团总支将继续以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为载体,深化校地合作、创新实践形式,持续搭建文化传承与科普宣传的桥梁,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丈量祖国山河中厚植担当本领,于服务基层中书写新时代青年奋进篇章。
(文/徐佳慧 图/曾喆如 一审/王俊鹏 二审/程斌 三审/杨豪)